在剛剛結束的“618電商購物節”,因為抓住了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偏好,不少老字號品牌正在加速占領年輕人的購物車。(6月27日《經濟日報》)
承載著文化與記憶的老字號,其興衰不僅關系著企業自身的安危,也關系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。“國潮”涌動之下,人們越來越青睞文化底蘊深厚的老字號。老字號如何借著這股東風激發新活力?諸多老字號不約而同地瞄準銷售渠道,希望能夠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。如,借“618”等電商購物節,在線上渠道發力;再如,眾多老字號集中展銷,方便消費者“一站式”購買。廣州首個集中展銷老字號產品的專柜——廣州老字號館就在日前開張迎客,中華老字號白云山潘高壽、泮塘食品、利工民以及鷹金錢、寶生園、紅棉、廣氏菠蘿啤等12家老字號企業率先進駐。
無論是線上銷售,還是集聚展銷,都免去了消費者四處奔波選購之苦,“壓縮”了老字號與消費者之間的空間距離。而需要拉近的不僅是空間距離,還有心理距離。老有老的優勢。多年發展沉淀下來的品牌、傳承下來的工藝,以及老字號的成功秘訣——秉持匠心、堅持對品質的極致追求等,都是需要堅守的“倚老”。但若“倚老”演變為“啃老”,故步自封,老就會成為老字號與消費者之間的鴻溝。
老字號要拉近與消費者的心理距離,需“倚老”而“賣新”。首先,要抓住新興趨勢。老字號要直面市場的變化,研究消費者心理,把握新需求、新趨勢,開辟新機會、新航道。近年來,不少老字號都把年輕人的需求作為參照坐標,通過研發年輕潮流產品等打入年輕圈層。就像中華老字號海鷗手表推出的首個潮表系列,85%的購買者都是“90后”。
其次,還要吃透創新玩法。許多老字號已嘗試盲盒、直播帶貨及推跨界聯名款等新玩法,取得了不錯的效果。不過,老字號也需“返璞歸真”,不斷從歷史文化中深挖創新元素,并在提升體驗上下更多功夫。在這方面,廣州老字號的探索可圈可點。如,王老吉推出“姓氏罐”,可將“王”定制為百家姓中的不同姓氏,像“李老吉”“宋老吉”等;再如,廣州酒家“水上茶居”被搬上珠江游船,讓游客在欣賞珠江美景之際亦有粵菜美點相伴。
期待越來越多的老字號在“倚老賣新”中不斷提升、發展,煥發出新生機。
(胡俊)
免責聲明: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,投資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,傳播正能量,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,內容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