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渭南9月8日電(韋香惠 張一辰)“幸福生活是奮斗出來,不是天上掉下來的?!标兾魇∥寄鲜写罄罂h小坡村黨總支書記薛安全站在萬畝冬棗示范園的觀景臺上說道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9月7日,“高質量發展調研行”陜西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小坡村萬畝冬棗示范園。薛安全回憶起20多年前,小坡村的人均收入還只有幾百元,是省級貧困村?,F在,小坡一片新氣象,萬畝冬棗田展現在眼前,家家戶戶一年收入能達到十幾萬元。
冬棗采摘體驗館 韋香惠 攝
大荔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冬棗為主導產業,位于縣域東部,占地面積520.01平方公里(約78萬畝),覆蓋安仁、范家、兩宜、趙渡、朝邑5鎮,冬棗種植面積24萬畝,覆蓋率達65%,產業園總產值67.2億元。產業園內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.34萬元,比全縣1.67萬元的平均水平高出近40%。
“冬棗不是誰種誰就能掙錢的,里面學問可大著呢!”薛安全告訴中新網,小坡村原本是在一片鹽堿地上,常年陰雨天氣,冬棗皮薄肉脆并不耐受。剛開始的幾年,當地農民沒有冬棗種植經驗,后在縣委縣政府和專家的指導下,嘗試搭棚種植,才有了現在的萬畝冬棗示范園。
如今的大荔冬棗已經成了當地現代化農業建設的一張名片?!拔覀兘ㄔO了集種植、交易、物流、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產業園,把冬棗做成了產業鏈?!毖Π踩f。
冬棗種植大棚 韋香惠 攝
據大荔縣林業局紅棗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周愛英介紹,當地還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聯合開發了棗園精準施肥手機應用軟件。棗農只需輸入自家棗園位置,就能實現精準施肥,降本增效。
此外,大數據、云平臺、區塊鏈等現代農業技術也被運用到智慧冬棗種植當中。周愛英表示,未來將進一步加強校地合作,圍繞‘土壤健康、綠色防控’,提高冬棗品質;通過棚體提升,引導冬棗設施栽培智能化應用、簡約化管理;將智慧農業貫穿到冬棗全產業鏈,提高投入產出比例。
近年來,越來越多年輕人回到家鄉發展冬棗產業。薛康今年37歲,在2016年以前一直在西安做小生意,在感受到家鄉冬棗產業發展興旺后,選擇了回鄉發展?!艾F在承包了400多畝地,建設好大棚的有200多畝,今年情況好的話能有1000多萬的收入?!彼f。
未來,薛康計劃把倉儲、物流等都做起來。據了解,大荔縣還建設了大荔冬棗物流產業園,打造農產品物流行業合作交流、產品展示、服務對接平臺,解決農村物流“最后一公里”難題,讓更多人品嘗到大荔冬棗。(完)
免責聲明: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,投資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,傳播正能量,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,內容僅供參考
關鍵詞: